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谢小琴 谢昕恬
“从南湖校区到马房山校区,现在穿过地下通道,一分钟就能直达!”9月6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地下通道及运动场正式启用,不少师生首次体验这一盼望了二十多年的便民工程,纷纷表示“幸福感拉满”。
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地下通道投入使用调度会优配痢略
这条看似普通的地下通道,实则藏着不少“黑科技”。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通道中嵌入了由学校姜德生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光栅阵列光纤传感网络,可实现全时、全域、全天候的交通与结构监测。
“传统视觉类传感器容易受光线干扰,存在大量盲区。而我们的技术是把传感器‘植入’路面。”武汉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岳丽娜介绍道,“它能够精准感知每一辆车的实时状态——包括所在车道、行驶速度等,甚至是否存在危险驾驶行为。”该项技术此前已在湖北省内外多个智慧高速项目中应用,此次是首次落地校园环境,“哪怕是在没有摄像头的位置,系统也能监测到行人或非机动车闯入,真正做到‘没有盲区’。”
西院地下通道
她特别强调优配痢略,该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既识车,也识路”。除交通管控外,该系统还具备火灾预警和路面结构健康监测等功能。“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路面损伤,系统也能在早期发现,实现‘损伤发生之前的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技术并不止步于“监测”。它还将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活教材”。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在启用仪式上指出,作为“科技赋能学校发展”的鲜活范本,下穿通道及运动场的同步落成,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科技赋能民生”的标志性项目,更是惠及全校师生的重大民生工程。他透露这一综合平台还将部署在学校未来学习中心,为师生共创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提供支撑。岳丽娜补充道:“学生可以在未来学习中心实时查看车流数据、理解技术原理,甚至参与算法研发。无论是光学、传感还是交通方向的学生,都能在这个真实场景中开展实践。”
西院地下通道示意图
仪式上,武汉市洪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等与会领导为参建单位颁发纪念证书,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孟芳兵宣布通道与运动场正式启用。随后,校友与参加“汉超”的师生代表在新运动场上进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为参建单位颁发纪念证书
据悉,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地下通道全长270余米,采用双向2车道设计;同步建成的运动场采用“架空层+屋面操场”设计,屋面为400米标准田径场与足球场,提供500余个停车位,实现“从停车场到塑胶跑道”的校园空间焕新。下一步,该校将在学海公寓片区新建人行天桥及配套绿道,打造无缝衔接、环境优美的慢行系统,营造更加宜居的学习生活氛围。
师生代表与校友代表开启足球狂欢
(图片由许余庆 姚洪拍摄)优配痢略
永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