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广州中山纪念堂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难忘的岁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粤剧晚会一点金,为广大市民呈现一台精湛的演出。
此次粤剧晚会阵容鼎盛,星光熠熠:倪惠英、曾小敏、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蒋文端、麦玉清、崔玉梅、琼霞、苏春梅、吴非凡、李嘉宜等12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轮番登台。
演出受到戏迷的热烈欢迎。
此外,彭炽权、林家宝、文汝清、黄春强、李虹陶、陈振江、陈健超、李伟骢、玉龙等一级演员,及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100多位粤剧精英,以“难忘的岁月”为主题,用传统艺术再现烽火年代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晚会消息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戏迷的热烈关注。当晚,100多位参与南方+观演团活动(点击阅读>>)获得观看名额的观众,在现场欣赏了这场精彩演出。
南方+观演团观众领票入场。
历史回响:从受降地到艺术舞台
1945年9月16日,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这座建筑由此成为中华民族胜利的“见证者”。八十年后,粤剧工作者再度于此登台,以粤剧艺术的形式延续历史记忆。
自1995年起一点金,由广东粤剧促进会主办的“难忘的岁月”晚会十年一约,已成为粤剧界铭记历史、致敬英烈的标志性盛会。
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表示:“这次我们组织全粤剧界同仁举办这场不同寻常的演出,所有的参演者都展现出粤剧人高度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认真态度投入到这台晚会的创作和排练中,整台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精神。”
倪惠英说,粤剧界前辈在80多年前就展现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当年他们奋起抗争、义演筹款、反抗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更要传承前人的爱国情怀,用艺术生动反映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抗战主题:三大篇章形式多样
晚会分为三大篇章,第一个篇章是“怒吼吧!黄河”。开场曲《黄河怨》创新融合《黄河大合唱》与粤剧“流水南音”,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倪惠英、崔玉梅领唱,以一位战争中丧子的母亲视角,唱出从悲怆到抗争的民族之魂。
《黄河怨》主演:倪惠英、崔玉梅
紧随其后的折子戏《南拳》之“血战淞沪”,由一级演员陈振江主演,展示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奔赴淞沪战场的悲壮史实。
折子戏《南拳》之“血战淞沪” 主演:陈振江等
第二篇章“荡寇奇志”以红色经典为主轴一点金,重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片段——《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赴宴斗鸠山”“刑场斗争”,《沙家浜》中的“智斗”“坚持”以及“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
《红灯记》之“刑场斗争” 主演:黎骏声、李嘉宜、袁陈玉
《沙家浜》之“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主演:陈韵红、琼霞、苏春梅
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琼霞、苏春梅、吴非凡、李嘉宜等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彭炽权、林家宝、李虹陶、陈健超、冼鉴棠接力出演,让观众在熟悉的唱段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第三篇章“烽火燃情”聚焦粤剧人的抗战故事,由一级演员玉龙主演的折子戏《精武陈真》反映广东民间武术家的抗日活动;梅花奖得主蒋文端、一级演员李伟骢主演的粤剧《罢演》根据粤剧演员为了抵制日军而断腿罢演的真实故事改编,体现粤剧人的血性与尊严。
一级演员黄春强主演的《梦·红船》以象征手法表现粤剧人投身抗争的决心,而由梅花奖得主曾小敏主演的《绣红旗》则将时间推向解放战争,以江姐为原型,唱出迎接新中国曙光的激昂旋律。
《梦·红船》主演:黄春强、黄文意、冼鉴棠
尾声处,全体演员齐声合唱《歌唱祖国》,以高昂的歌声为整场晚会画下句点。
观众在中山纪念堂合影留念。
幕后初心:粤剧人的家国担当
本场晚会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东粤剧促进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胡智荣文化基金联合主办,延续了粤剧艺术家红线女于1994年创会的初心——以艺术服务社会、传承民族精神。
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曾小敏表示:“80年前,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用热血换来和平;80年后,我们站在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上,用粤剧艺术重述这段历史。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出,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绣红旗》主演:曾小敏
曾小敏说,这场晚会再一次体现了粤剧人“八方和合”的团结精神,以粤剧艺术形式演绎红色经典、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
采写:南方+记者 徐子茗
活动执行:吴昂霖 张昉 梁钰莹 崔澄碧 实习生 李雪
永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